香港,2024年2月22日 — 羅兵咸永道今日發布2023年下半年中國科技、媒體及通訊行業(TMT)企業首次公開招股(IPO)數據。2023年下半年,全球資本市場發展趨緩,內地TMT企業上市數量及融資額較2023年上半年均有所下降。內地TMT企業IPO數量較2023年上半年的66宗下滑至50宗;融資總額由2023上半年的約人民幣829億元下降至約人民幣618億元。於科創板上市的華虹半導體有限公司(融資額約人民幣212億元)為2023年下半年最大的內地TMT企業IPO。
2023年是中國資本市場進入全面註冊制的開元之年,全面註冊制對於提高融資比重、推動經濟持續高質發展、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羅兵咸永道全球科技、媒體及通訊行業主管合夥人周偉然表示:「近期根據國內市場情況,存在IPO節奏階段性的收緊,但在全球資本市場發展趨緩的大環境中,中國IPO融資額在國際資本市場中仍處於領先地位。隨著全面註冊制穩步推進,中國資本市場依然展現強勁的活力,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創新企業仍有較多上市機會。2024年中國經濟發展逐步進入新階段,在不斷鞏固股票發行註冊制全鏈條監管的同時,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逐步完善,科技創新、先進製造及綠色發展企業將迎來新的上市發展機遇。同時,隨著北交所直接上市新制度的推出,預期北交所將在2024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並將為中小型科技類企業提供新的上市地選擇。」
各大板塊分析顯示,2023年下半年,國內資本市場依然為內地TMT企業的主要上市選擇地,有24%和32%的內地TMT企業分別選擇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科創板有12宗TMT行業IPO,共獲約人民幣339億元融資額,佔融資總額55%;深圳創業板有16宗TMT行業IPO,共獲約人民幣137億元融資額,佔融資總額22%。另有16%的內地TMT企業選擇在北京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共計8宗,獲得約人民幣15億元融資額,佔融資總額2%;內地主板上市的佔比為2%,共計1宗,獲得約人民幣59億元融資額,佔融資總額10%。而26%的內地TMT企業選擇在中國香港及海外上市,共計13宗,獲得約人民幣68億元融資額,佔融資總額11%。
分析關鍵財務數據可以發現,2023年下半年,技術硬件與設備行業IPO共32宗,佔比64%;軟件與服務行業17宗,佔比34%;媒體行業1宗,佔比2%。其中,技術硬件與設備行業企業的整體收入規模較高。
2023年下半年,於主板上市的華勤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收入規模較高,導致於主板上市企業的平均收入較高。
除科創板上市TMT企業外,A股上市TMT企業的平均市盈率在2023年12月底較6月底保持平穩。A股TMT公司平均市盈率截至2023年6月30日為47倍,至2023年12月31日為40倍,依然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於科創板掛牌上市的企業中,242家TMT行業企業的融資總額為人民幣4,637億元,平均融資額為人民幣19.16億元,平均首發市盈率為87倍。
創業板方面,自2020年8月24日創業板註冊制首批企業掛牌上市以來,共有522家企業于創業板上市,融資總額為人民幣5,155億元,平均融資額為人民幣9.88億元,平均首發市盈率為39倍。其中,133家TMT行業企業的融資總額為人民幣1,311億元,平均融資額為人民幣9.86億元,平均首發市盈率為47倍。
羅兵咸永道中國內地媒體行業主管合夥人蔡智鋒表示:「2023年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香港市場集資活動顯著放緩。為不斷提高香港資本市場吸引力,聯交所於2023年3月增設第18C章,為特專科技公司開闢了於香港主板上市的通道。於2023年9月,聯交所就GEM(創業板)改革開展諮詢。這一系列舉措將有助於香港資本市場多元化發展,亦彰顯了聯交所吸引科技企業登陸香港資本市場的決心。預期在多項不穩定因素消退後,隨著市場需求的恢復,憑藉穩健資本市場的優勢及各項監管改革和優化措施,香港市場將繼續吸引特專科技企業赴港上市。」
蔡智鋒補充:「2023年度,中概股赴美上市數量有所回暖。監管機構對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赴境外上市的支持態度,以及境外上市備案管理相關制度規則的成熟,為中國企業走向海外資本市場鋪平了道路。在地緣政治逐漸緩和的背景下,預期2024年中概股赴美股市場上市將進一步回暖。」
垂注:
瀏覽完整報告(簡體中文版):《2023年下半年中國科技、媒體及通訊行業 (TMT) IPO回顧與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