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年3月18日 — 羅兵咸永道發布的最新調研《第28期全球CEO調研中國報告:重塑商業模式,賦能新質路徑》顯示,儘管短期挑戰不容忽視,38%的香港CEO對未來一年的業務增長前景仍保持樂觀,與全球持平;81%的香港CEO对其未来三年的業務增長前景表示有信心,顯示出他們對長期發展抱有積極預期。
2024年,中國經濟運行呈現前高、中低、後揚態勢,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4.9萬億元人民幣、增長5%,為2025年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但當前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因素依然較多,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國際經濟循環不暢,影響全球市場預期和投資信心;同時,國內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有待進一步穩固和增強有效需求。
羅兵咸永道中國公共事務主管合夥人周星表示:「報告顯示,儘管當前宏觀經濟挑戰可能會影響短期經營與預期,38%的香港CEO對未來一年的業務增長前景抱有信心。這種信心來自多方面,包括對國家及全球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預期;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激勵;以及企業全球化佈局的推進。同時經過過去多年的數智化實踐積累,中國正成為全球創新策源地,吸引全球頂尖跨國企業將中國作為前沿研發的核心陣地。香港作為連接中國內地和全球市場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已準備好在2025年重振市場活力,並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商業模式全面革新
報告顯示,香港CEO對企業的長期生存能力越來越有信心,僅有45%認為如果企業繼續按照當前的發展軌跡前進,可能會在十年內面臨生存挑戰,這一比例較2024年的71%顯著下降。這與CEO對國家中期至長期營商環境不斷增強的信心相一致。隨著國家轉向以新質生產力為特徵的高品質發展,電動汽車、AI模型、機器人和先進製造等戰略新興產業的表現尤為突出。
羅兵咸永道中國市場主管合夥人王崧指出:「全球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CEO們需要對公司創造、交付和獲取價值的方式實施變革。在新質生產力的推動下,近兩年來中國在生產要素提升、商業模式轉型和產業鏈智能重塑方面均表現出區別於傳統工業化國家的商業進化路徑,也為全球商界在中國的投資和發展開拓了新機遇,凸顯了中國市場在全球經濟轉型期的新優勢。」
報告觀察發現,多數中國內地和香港的CEO都堅定地致力於加速企業重塑,他們在過去五年中至少實施了一項重大舉措,包括投資GenAI,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機遇和威脅,以及重塑其營運和商業模式等,以新的方式創造價值。
AI賦能因素促進增長
報告發現,隨著AI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接受且速度驚人,中國內地(49%)和香港的CEO(67%)對將AI融入其核心流程表現出了較高的信任度,而全球CEO的這一比例僅為33%。這種信任對於充分發揮AI技術的潛力並在組織內推動創新至關重要。
高信任度部分源自於中國在過去一年從GenAI的本地化發展取得的顯著的突破。73%的香港CEO(中國內地64%,全球56%)認為其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68%的香港CEO(中國內地63%,全球34%)表示盈利能力有所增強,這些數據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可以看出AI在提升中國企業營運表現方面應用日益廣泛,涵蓋了數據分析、任務自動化和客戶互動等多個方面。
羅兵咸永道中國人工智能主管合夥人周偉然表示:「在規模效益和協同效應的雙重推動下,新技術得以更快地跨越不同行業進行擴散。我們注意到,中國的頭部科技企業大多採用了『技術中台』這一戰略體系,這極大降低了新技術應用和推廣的門檻。通過『隨插即用』的技術架構,新技術能夠迅速被應用到各個行業中。這種『模組化賦能』的經驗,幫助中國企業形成了一套高效的運作模式,能夠快速將商業數據轉化為實際的產業價值。這不僅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也加速了整個行業的智能化及數碼化轉型進程。」
從氣候投資中獲得回報
報告還顯示,企業越來越認識到氣候相關投資可獲得財務回報。61%的香港CEO(中國內地60%,全球33%)表示其與氣候相關的產品或服務的銷售額有所增長,24%的香港CEO稱與這些舉措相關的成本有所下降(中國內地43%,全球18%)。中國正在積極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加速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綠色轉型,這一進程將催生大量綠色投資的新機遇。
報告建議,雖然短期內CEO們面臨諸多重大挑戰,但業務模式重塑、AI應用以及氣候投資可以為實現增長潛力和未來成功開闢新的路徑,CEO們應利用這三個增長支柱來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動態。
編者垂注:
關於《第28期全球CEO調研報告》
羅兵咸永道在2024年10月1日至11月9日期間,在全球範圍內訪問了4,701名CEO,其中包括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181名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