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3年10月12日 — 羅兵咸永道今日發布《2023 年香港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調研》。根據調研結果,就披露程度而言,樣本企業ESG 報告中所有《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簡稱《ESG 報告指引》)議題披露都趨於成熟,上市公司ESG 報告披露完善度日漸提升;其中,社會範疇議題披露成熟度最高,已達90%。
自2013 年推出《ESG 報告指引》以來,香港聯交所不斷審視其ESG 框架和細則,推動發行人就ESG 事宜作出高品質披露,促進上市公司在ESG 及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進程。進入《ESG報告指引》實施的第十年,香港上市公司ESG 信息披露已經進入全新階段,日漸完善和成熟;聯交所ESG 規則和指引亦不斷演進發展,日趨嚴格和健全。
羅兵咸永道中國ESG 可持續發展披露和管理諮詢主管合夥人余潔雯表示:「調研發現,於香港上市的公司對ESG 管理和披露日趨重視,在現行的聯交所披露要求下,大部份ESG 報告的結構和內容已趨於完善。議題披露品質提升顯示出香港上市公司ESG 披露已超越合規的基本要求,向更高維度的ESG 管理目標、更系統化的ESG 管治、更深入的ESG 管理和更優秀的ESG 表現邁進。在監管要求顯著升級的背景下,香港上市公司可考慮向投資者和持份者提供更豐富的ESG 信息,ESG 報告將助力香港上市公司的ESG 實踐,將ESG 議題融入企業整體目標及戰略,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價值。」
2023 年4 月14 日,聯交所發布諮詢文件以徵詢市場意見,建議強制所有發行人在其ESG報告中披露與氣候相關的信息,以及推出參考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氣候相關披露準則的新氣候相關信息披露要求,並擬將作為香港上市規則附錄27 的D 部分引入上市規則。聯交所建議的氣候相關信息披露規定涵蓋管治、戰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四大核心支柱,並詳細列出氣候披露要求。
調研發現,大部份樣本企業已於報告中針對聯交所現行ESG 相關指引所涉及的溫室氣體範圍1、範圍2 排放量等氣候相關指標開展披露;對於範圍3 排放數據、過渡至低碳經濟的轉型計劃等擬新增指標,樣本企業披露程度可進一步優化。由於範圍3 排放量核算工作量相對較大、核算基礎相對較弱,所能搜集的數據完整性、收集到數據的數據品質等方面都存在挑戰,羅兵咸永道建議上市公司儘早著手準備相應的披露工作。
隨著供應鏈ESG 風險加速顯現,供應鏈可持續性備受關注。聯交所《ESG 報告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供應鏈管理相關慣例,並特別強調綠色採購慣例和供應鏈ESG 風險識別等,以引導上市公司的供應鏈ESG 管理實踐。調研指出,已有逾92%的樣本就有關管理供應鏈環境及社會風險的政策進行了披露,79%已披露相關執行及檢查的一般做法, 76%已披露採購過程中的考量因素。
羅兵咸永道中國香港ESG 可持續發展披露和管理咨詢合夥人張立君表示:「羅兵咸永道《第26 期全球CEO 調研中國報告》發現,52%的中國內地和香港CEO 認為其公司供應鏈在未來12個月在很大或極大程度上受到氣候風險影響。隨著監管環境日趨嚴格及氣候風險加劇,完善供應鏈ESG風險識別機制,對供應鏈的環境、社會和管治影響進行管理,將有助上市公司在ESG合規基礎之上,長足打造可持續供應鏈,提升企業韌性。」
此外,調研亦就香港上市公司ESG管理提供綜合建議,包括:聚焦實質,縱深推進ESG管理;應時而動,系統佈局氣候相關披露;數碼賦能,促進ESG數碼化轉型;唯韌不斷,增強供應鏈可持續性。
羅兵咸永道《2023年香港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調研》
本調研結合2021版《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氣候信息披露指引》及最新氣候信息披露諮詢文件等香港聯交所ESG相關文件,針對已經刊發2022財年ESG報告的香港上市公司,按照恒生行業分類系統的12個一級行業分類,從各行業抽取共300家香港上市公司,從ESG報告整體披露、強制披露規定、環境範疇管理和披露、社會範疇管理和披露等維度對披露的ESG報告展開深入研究,以期為香港上市公司、或計劃赴港上市公司的ESG實踐、管理及披露提供參考借鑒。
瀏覽羅兵咸永道《2023年香港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調研》(簡體中文版):https://www.pwccn.com/zh/services/issues-based/esg/esg-report-2023.html